好的,我来帮你改写这段文章,保持原意不变,但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字数变化不大。
---
本文为《这才是战争:抗美援朝(第一卷)敌我详情及初战》第2篇连载,位于书中第一章——美军内部的派系和矛盾。本章主要介绍美军高级将领之间复杂的派系斗争和矛盾,以及这些矛盾对作战决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(时间点为志愿军入朝之前)。如想阅读整本书,读者可关注“这才是战争”公众号,留言或私信联系我购买。
第一部分 知彼知己
第一章 美军内部的派系和矛盾(续)
麦克阿瑟和沃克之间关系尚算融洽,几乎没有太大矛盾,但沃克与阿尔蒙德的关系则极为紧张,甚至可以用“糟糕透顶”来形容。原本这类内部摩擦多发生在工作层面,未必会上升到影响整个作战计划的程度,但随着仁川登陆计划的制定,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。
展开剩余86%在麦克阿瑟确立仁川登陆方案后,他决定组建一支新的作战部队——第10军,专门执行这次行动。他亲自挑选了自己的参谋长阿尔蒙德担任军长,甚至没有经过华盛顿的正式批准,也未提前通知相关方面。此举不仅公然违反了军官任命的常规程序,更表现出对上级命令的蔑视,令华盛顿极为震怒。柯林斯因此气得几乎跳了起来[1],不过他只能在自己办公室里发泄怒火,面对麦克阿瑟时却显得异常顺从,宛如一个听话的小学生。
麦克阿瑟的强硬态度深刻撕裂了他与忠诚支持者柯林斯、谢尔曼之间的关系,也使华盛顿对他的不满迅速升级。事实上,华盛顿已采纳了谢尔曼的意见,准备由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司令小莱缪尔·谢泼德中将接替指挥仁川登陆作战。然而,阿尔蒙德在仁川行动中还与老友谢泼德反目,失去了这位原本最强有力的支持者(阿尔蒙德早曾提议美海军陆战队参加朝鲜战争,谢泼德是他最坚定的拥护者),这也导致海军陆战队内部对阿尔蒙德颇多非议和诋毁。
不仅仅是华盛顿感到震惊,连阿尔蒙德自己也始料未及。8月下旬,阿尔蒙德向麦克阿瑟汇报,第10军已经组建完毕,参谋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演练登陆行动。他询问谁将担任第10军的指挥官。麦克阿瑟直言不讳:“就是你。”阿尔蒙德顿时吃了一惊,稍显犹豫地表示:“我现在是东京参谋长,难以兼顾两份重任。”麦克阿瑟却坚定回应:“我们两周后就会凯旋,你可以把东京的事务暂时交给希基,让他代理参谋长职务。”[2]8月26日,麦克阿瑟正式宣布任命阿尔蒙德为第10军军长。
布莱德雷和柯林斯本以为阿尔蒙德兼任第10军军长只是权宜之计,仁川战役结束后他会重回东京岗位,第10军也会另选新军长,他们只能暂时忍耐。然而,到了9月末左右,麦克阿瑟却突然改变主意,决定让阿尔蒙德继续兼任第10军军长和远东战区参谋长。显然,阿尔蒙德在麦克阿瑟心中的地位极为特殊,麦克阿瑟甚至打算为他争取中将军衔,补偿他此前仕途上的“落后”。但这种全力扶持的背后,意味着必须为阿尔蒙德积累更多资源,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其他将领的利益,尤其是在关键的战时作战中。
既然麦克阿瑟已决定重金支持阿尔蒙德,自然对他极尽偏袒,甚至允许他自由挑选部下。第10军军部瞬间汇聚了大量人才,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副官——一个中国人熟悉的名字:亚历山大·黑格。黑格后来成为美国第59任国务卿,也是尼克松访华前派驻中国的重要人物。阿尔蒙德的参谋长是克拉克·拉夫纳,他后来出任美军第2师师长,曾与志愿军正面交锋。副参谋长是阿尔蒙德的嫡系威廉·麦卡弗里(曾担任第92师师长时的参谋长),情报处长威廉·奎因,工兵指挥官爱德华·罗尼后晋升为美军中将。作战处长杰克·奇尔斯后来成为美军少将。这些人都在后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在麦克阿瑟的偏心政策中,聚集人才只是表象,真正核心的争夺在于——
第10军在攻克汉城后荣誉满满,按理应由沃克的第8集团军继续进军平壤,作为二战后攻占柏林的美军对等荣耀。沃克制定了一套合理的作战方案:
1. 将第10军并入第8集团军统一指挥,阿尔蒙德回归参谋长岗位,由沃克重新任命一位能与自己配合默契的军长。
2. 第10军继续北上,紧追残余的朝鲜人民军,防止其在38线以北重整防线,目标是摧毁敌军残余力量,占领平壤及重要海港镇南浦,然后沿平壤至元山的铁路向东推进,与第8集团军会师。后勤由仁川第3后勤司令部负责。
3. 米尔本指挥的第1军(包含美军骑兵第1师、第24师,英军第27旅及韩军第1师团)由东北方向直取元山,与沿海北上的韩军首都师团和第3师团会合,之后沿铁路向西与第10军会师,后勤由釜山第2后勤司令部和空运支援保障。
4. 占领平壤-元山线后,第8集团军全线北进,占领“麦克阿瑟线”。[3]
这一方案与当时美军战场形势最为契合,但麦克阿瑟却坚持要让阿尔蒙德独揽攻克平壤的荣耀。无视所有反对声音,他设想一个荒唐的竞赛式作战计划: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同时出发争夺平壤。为此,第10军已在汉城,而第8集团军刚从釜山北上,麦克阿瑟命令第10军再登船,从韩国西海岸绕远路到东海岸元山登陆,然后沿元山至平壤路线进攻;第8集团军则先北进汉城再继续北上,表面上看似公平起跑,但实则毫无逻辑。
这一作战方案在全球军事史上都极为荒谬:
首先,第10军已在汉城北面,只需走约260公里便能直达平壤,追击溃散的敌军本是基本军事原则。
其次,第10军几乎兵力齐整,拥有实力最强的陆战第1师(朝鲜战争中美军表现最佳师之一),且得到了美国海军和陆战队的全力支援。第7师则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。
第三,仁川登陆的后勤全力支持第10军,补给充足。
第四,从地理位置看,第10军可提前两周攻占平壤。
如果按合理计划执行,战争走向将发生根本改变,必将对中苏的战略决策产生巨大冲击。毛泽东是否会下决心派兵援朝,也许会重新考虑。即便志愿军依然出兵,也会提前出动,甚至可能在鸭绿江就遭遇美军最强主力第10军,志愿军西线的对手将更为强劲,战局发展充满不确定性。
然而,麦克阿瑟却荒唐地让第10军绕远路登陆,造成的严重后果包括:
一是耽误了整整两周战机,给予中国宝贵时间进行战略评估。
二是由于麦克阿瑟规定若第1军先入平壤,第10军改为向元山东北方向推进,导致兵力被分散使用,美军最强兵团却被安排在次要战场。
三是表面上的“公平”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,造成了美军后勤混乱和补给困难(详见后文)。
当第8集团军作战处长达布尼得知麦克阿瑟计划时,惊愕万分,立即准备向东京电报汇报。然而,当他找沃克签字时,沃克却制止了他。沃克深知,现阶段发电报改变不了麦克阿瑟的决定,他已下定决心全力支持米尔本的第1军,争先占领平壤,让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成了“傻瓜”。(未完待续)
---
[1] Gines Perez口述历史,转引自《被遗忘的战争:美国在朝鲜,1950-1953》,Clay Blair,第229页。
[2] 麦克阿瑟与阿尔蒙德对话,转引自《Edward M. Almond中将口述回忆》,《麦克阿瑟在亚洲:将军与其参谋在菲律宾、日本和韩国》,第260页。时间依据阿普尔曼1951年12月13日采访阿尔蒙德的说法。
[3] 《被遗忘的战争:美国在朝鲜,1950-1953》,Clay Blair,第328页。
---
需要我继续帮你改写后续内容吗?或者调整风格?
发布于:天津市盛康优配-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-杭州配资公司一览表-配资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